28.5.13

雨天不是上學天.......

20130522-123741.jpg

20130522-123807.jpg

許多人都不太喜歡雨天。晴天、雨天,其實都可以是充滿樂趣的一天,特別是對小孩子來說!

攝於數年前的某天,在孩子學校旁的籃球場,在接了因紅色暴雨而停課的孩子後。

水流葉子

兒子在唸幼稚園的時候,每天放學我們都會到附近的荔枝角公園玩。那裡除了有兒童遊樂設施外,還有一般公園所沒有的「寶藏」:種類豐富的花木、雀鳥和小昆蟲、野生的含羞草、從池塘邊跳出來比姆指指甲還小的青蛙等。那時他最愛的活動,是由他起名的「水流葉子」:在公園的某處,有個小小的人工溪流。在地上撿各類不同形狀和大小的枯葉,放入溪水的最上流,然後觀察它們的流向:由緩慢的流動至漸漸加快,有些會在中途被卡在近岸的大石上,但大部分最終會從溪水盡頭的小瀑布急速而帶點滑稽地掉入湖中 (足以使這小子發笑)。我們「追蹤」完一片葉子,便從溪的上流再找另一片。他愛研究各類葉子的命運,而我,最愛觀察這小小科學家的各類表情和神態。

攝於荔枝角公園,當年我們玩「水流葉子」的小溪流。
拍攝器材: canon 5D mark II + canon EF 135mm f2.0L.

20130509-nature2

20130509-nature29

21.5.13

送春迎夏。2013

20130509-nature21

20130509-nature13

20130509-nature20

20130509-nature22

20130509-nature3

20130509-nature11

20130509-nature14

20130509-nature18

20130509-nature19

20130509-nature17

20130509-nature4

20130509-nature23

20130509-nature24

20130509-nature25

20130509-nature7

20130509-nature12

20130509-nature9

20130509-nature16

春末,連連陰雨,沒多少放晴的日子。難得上周四陽光普照,終於可以到戶外拍照了。

很喜歡現在居住的社區,雖不是甚麼「尊貴豪宅地段」,但環境也算不錯:九華徑新村和荔枝角公園這兩個城市綠洲,從家徒步前往也不過約十分鐘的功夫。  

荔枝角公園前身是海,所有現存的花木都不是原生而是移植而來的。經過十多年的生長,植物已把填海之痕跡完全隱沒了。公園的植物種類繁多,為不同類型的昆蟲和雀鳥提供棲息之所。漫步在厚密的樹蔭下、草坪間,儼如處身郊野,暫緩城市生活的壓迫。這幾年間,只要是天氣放晴的日子,總愛帶著照相機,抽空到這裡「尋寶」:欣賞不同季節不同花木的榮枯,不同時間光線的變化,欣賞鳥兒或是看看遊人百態,每次總有新的發現。

越來越喜歡攝影,愛一個人靜靜的看、默默的想、慢慢的按快門。儘管那天其實氣溫接近三十度,要不住的以手帕拭汗,但仍是很享受當中的「幸福過程」。

這次和我同行的是用了兩年多的canon 5D mark II,配canon 135mm f2.0L 定焦鏡。這鏡是出名的人像鏡,配在全片幅機身上很適合在戶外運用。由於光圈有f2.0,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全開光圈後可把iso調至50,在確保影像的雜訊可降至最低的同時,手持拍攝也不易糊,散景更是極其柔美,十分適合拍攝花卉、雀鳥等生態主題。


---------

拍攝地點:荔枝角公園
器材:canon 5D mark II + canon 135mm f2.0L 



20.5.13

飛行。夢

Feather

沒有想飛的動力,就沒有飛行工具的誕生。一切偉大事工的成就,皆源於一點點夢想,和相信理想能實現的堅持與苦幹。

攝於香港青衣機鐵站。iPhone 4S + Snapseed.

16.5.13

昏黃燈影下

fr-provence-st-paul-at-nigh

很喜歡從背後靜靜看我父母拖手慢步的情景。

爸爸不算大男人,但媽媽總會讓他走在她身前,就只一點點。他總是在她的左邊,用右手指尖輕扣她的左手指頭,二人都不用費力緊握,也總不會鬆脫。

這樣的默契,是同行半世紀的歷練。願你們繼續幸福同步,通向永恆。

--------

照片攝於2011年夏,法國南部聖保羅山城(St Paul De Vence)。
器材:canon 5D mark 2, canon 35mm f1.4L.

15.5.13

巴黎。第二個十年

2001 Paris trip

2001 Paris trip

2001 Paris trip

2001 Paris trip

2001 Paris trip

2001 Paris trip

2001 Paris trip

2001 Paris trip

Musee de l'Orangerie

2001 Paris trip

St Germain, Paris

St Germain, Paris

St Germain, Paris

1992年12月,新婚才幾天的我,平生第一次出國旅遊,從九龍城的舊機場起飛。由於沒時間計劃行程,我們選擇了那種十二天遊西歐十三國的旅行團,首站羅馬,尾站巴黎。還好選了在離團後自行多留巴黎一星期,好讓這個如今只留下零碎記憶的蜜月旅行,添上丁點較深刻的體驗。

冬天的巴黎給我的色感是暖灰的,一個不算是很綠化的城市,重點當然是那些保存得極好的古蹟和博物館。帶著朝聖的心情遊羅浮宮,看到那些藝術品真跡,方知原來興奮度不及看到上帝的創作:夕陽渲染的天空,連天的山脈,綠意盎然的茂林,甚或一朶在路邊盛開的小雛菊。平生第一次經歷飄雪就在新凱旋門,在那空曠的雕塑公園,好不令人雀躍。

2001年7月,由丈夫策劃再遊巴黎,同行的添了六歲的女兒和三歲的兒子,還有嬰兒車、奶粉甚麼的一大堆行隨身當頭。巴黎的地鐵大部份都沒設電梯或升降機,每次出行便要與梯級角力一翻,還好當時年青。那次在巴黎留了約十天,購了博物館的套票,逛博物館逛個飽。兒子還小,博物館只是他的遊樂埸,玩累了便在嬰兒車休息,女兒倒是有點耐心聽我們解說。在凱旋門頂的看台,蹦跳跳的小兒撞破了上唇,即時腫了一大塊。歐洲夏天日長夜短,我們經常在晚上十時才推著在嬰兒車內熟睡的兒子,哄著已走了八小時路倦極了的女兒,在回旅館的路上,駐足賽納河畔看日落。歐洲的天色較澄明,落霞的色彩持別斑斕。座落在市中心的杜麗樂公園,有小馬供兒童乘騎,更有為兒童而設的機動遊戲和彈床等設施,足以讓小孩們樂上半天!巴黎近郊的住宅區St Germain,設有由古代貴族大宅改建而成的歷史博物館,博物館旁是附屬花園,有面積極廣的草地,遊人稀少,可讓孩子盡情的跑笑,是我們最喜愛的巴黎景點之一。

2011年暑假,第二個十年,我們一家又再踏足巴黎,自然也是自訂行程。是次再添同行者:我的父母、妹妹和她的兩個女兒。這回我們的孩子都是青少年,雙親也年近七十了。這次我們選擇入住里昂車站對面的旅館,以便遊畢巴黎後乘TGV前往南法。在踏出里昂車站那刻,抬頭瞥見沐在夕陽下的十七世紀古建築群,親切得如重遇故友,感動莫名,不知人間何世。巴黎是底子厚重的城市,保存得宜的歷史建築,就是這城最吸引人的地方。我們重遊杜麗諾公園,驚訝的發現兒女們十年前坐過的一組機械小車仍在,基本上是絲毫沒變!二十年來這城市表面上改變真的不大,但實質上還是起了劇變。即使我們一行多人,但在入夜後發覺走在街上不復安全,醉漢或目光不友善的人充斥在不少街角。地鐵系統欠維修和良好管理,某些角落更髒得不可接受。熱門的景點如羅浮宮和聖母院等,都比以往擠擁得多,充斥著操普通話的國內同胞。幸好還有近郊的St Germain,這個我們鍾情的小鎮,容讓我們盡情溜躂只在星期天才經營的市集,買隻連當地人也願意耐心排隊購買的美味烤雞,一大盒配菜,一點鮮果和乳酪,就可到附近的大草地野餐去!

第三次重遊巴黎,重拾了一點二十年來在這城種下的珍存回憶,但我們一行人對她的整體印象是失望的,兒子更說巴黎是他踏足歐洲城市中最不喜歡的。總括而言,巴黎像一名有內涵但較冷漠和陰晴不定的少女,雖不是許多人幻想中的夢幻之都,但還是值得一生人至少踏足一次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