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0.08

在書架裡飛翔

請來看看我的私人書架。

books-oct-08

這裡放的都是我正在看的書。這裡是我思海的一片天,我愛在當中飛翔。

當中有一些是基督教的屬靈書籍。其中一本是 "One year book of Devotions for couples" (by David & Teresa Ferguson)。原是希望能每天晚上與 Dr.T 同看的,可惜當安頓了孩子休息後,我們都疲倦得可以,這本書成了在書架上最少看的一本。那本《我掙扎。我成長》(Andrew D.Mayes 安很魯。梅斯著) 也正在開始看,這書對我來說有一點特別的意義,因為那是我替該書畫完封面插圖後,基道書樓給我的贈閱本。

Spirituality of Struggle

書架上也當然有聖經。這陣子多數是與照片中最左手邊的、綠色的BSF筆記一記看的。BSF的「功課」原則上是應該每天做約半小時左右的,可惜我常常也會拖延到最尾一刻才完成,唉!話雖如此,我還是很享受每星期在BSF的學習,正在查考的摩西生平也對我非常有幫助!

看到中間綠色的、名為《目送》的書嗎?那是龍應台的最新作品,當中充滿作者對生命一個接著一個的告別而發出感謂,當中不乏作者對親人的溫馨描寫,但調子卻有一份淡淡的孤寂感的。很喜歡看這類筆觸纖細的文章。

其實我看龍應台的第一本書,是由好友送我的熱門書《親愛的安德烈》開始的。原以為是描寫母子之愛的一本書,讀著才發現原來還描寫了兩代之間對不少社會問題、文化、甚至政治的討論,很引人深思。

看罷我再買了第二本龍應台的書:《龍應台的香港筆記@沙灣徑25號》。選這本書是因為我被這個題目吸引:座落在沙灣徑的港大運動場,是我們這陣子每逢假日都愛到的地方。在那背山臨海的大自裡,我們游泳、跑步、看日落......後來我才發現,這書其實並不多描寫沙灣徑,反而收錄了作者由2004至2006對香港文化、歷史、政府對文物及藝術政策的建議和批評的文章。令我激賞的是作者對香港文化的具真切愛護的心,也有很深刻的認識,以一個來了香港不足數年的台灣人來說,這點足以叫很多香港學者和作家汗顏。讀到到英國值民政府如何為了方便統治而活埋了某些很重要的香港歷史,還有是香港特區政府在後值民時期只懂處處從商業角度來對待一些寶貴的香港的歷史,不論是民間建築、富香港特色的街道以至是一棵棵的古樹,也在無助的被冷漠、單一而欠缺人文色彩的商廈所取代時,我的心痛得難以形容!

在這月的一個星期六下午 (18.10.2008),我到了香港大學聽了龍應台的文學講座:當我坐在桌前。一如所料,那天人非常多,除了大學生外,還有政要名人。在我等候進場的時候,三所大學的校長、余若薇、梁家傑、梁愛詩、梁振英、林青霞......一個個和我擦肩而過。一個原來只有三百多座位的禮堂,最後擠進了五百多人,所有原不設座位的台階也坐滿了人。原來我也是坐在台階上的,坐在我前面的正是龍應台的兒子安德烈 (Andrea Walter) 。後來因為還有更多人要進場,最後可知我坐到哪裡了?我和一群年輕人都坐到了台上去!雖然在硬硬的木板地上要坐上差不多一個半小時,但能很近距離接觸表現很親切龍應台,只要稍為轉個頭就能看到那些城中名人,感覺也滿新鮮的。龍應台很用心地跟我們分享了她自10歲到18的時候讓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學作品,當中包括不同時期的中外文學,聽她如數家珍的分享當中的趣味和領受,感覺就像上了一節韻味盎然的文學課。

IMG_6468 IMG_6470

再回到書架上。

香港集體回憶》書是網友葉一知所著。雖然對他的其他著作如《港女聖經》等覺得有點吃不消 (一知,莫怪),但從這本書你會發現他是個真心熱愛香港文化的人。當中介紹的地方如Jessville、甘堂第等,我打算一家人去走走,相信定能培養讓孩子們對香港的感情,和對歷史的興趣。

書架上還有一本《藝術與物理學》(Aesthetics of Science, by Leonard Shlain) 和 "Raising Children God's way" (by Juliet Thomas),都是剛開始看的,看罷再和大家分享讀後感吧!

今天就暫在此打住。

十四塊半

那天路過花墟,喜見一束束十塊錢叫不出名的水種小紫花,正含苞待放。買了回家才發來沒合適的花瓶栽種。

再隔一天,在超時購物時順道買了一只值四塊半的「盧雲堡啤酒」杯 (是那種沒人要的特價貨)。把那束小花插進去,效果竟出乎意料的協調。

數天前看看,原來花已靜靜的綻放了!我們一家也看得樂了,這束花默默的告訴我們,生命就是那麼簡單而美妙!

water-plant

water-plant-2

water-plant-3

P.S. 有沒有知道這花叫甚麼名字?

8.10.08

誰願去愛那些不可愛的人?

你會怎樣看待那些曾過極其放縱的生活、曾吸毒、濫藥和犯法的的青少年罪犯?

唾棄和鄙視他們?漠視他們?接納他們,但與他們與他們保持「安全距離」,並「敬而遠之」?

你相信在這世上,有人不單能完全接納他們,不單到監獄送上真切的關心和慰問,還預備在他們離開鐵窗的第一天,就打開自己的家門,接待他們,讓這些本來和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人,成為自己家庭裡的一份子,讓他們能感愛到從未感受過的家庭溫暖和無條件的愛?

來自德國來的Pfeiffer一家,就是這樣無條件的去愛那些本來並不可愛的人。

最初認識這家庭的成員,就是從他們最小的一員:只有十歲的 Ben 開始。 Ben是兒子的同學,是今年九年才首次來港的插班生,在香港只會逗留本年。與這家人建立友誼,也是由Ben的媽媽Susanna來電邀我們同遊海洋公園開始。

IMG_6116
左起:Yeung、Susanna、Arthur、Ben、chris

IMG_6104
友善風趣的Yeung和溫柔開朗的Susanna

IMG_6084
孩子們全都很乖巧、守規、自律和可愛 (當然包括就在中間的小兒Arthur)!

Pfeiffer一家四口都是基督徒:爸爸 Yeung,媽媽Susanna,十三歲的哥哥Chris和十歲的小弟Ben。初次接觸,覺得他們一家也很友善開朗,兩個男孩更是十分有禮和懂事。後來互相到對方的家探訪,認識愈多,方知他們是次來港,是為了他們在德國的福音工作 Crossroads Prison and Rehabilitation Ministry (CPRM) 的開展和交流。

早在1972年,Yeung的父親 Friedel Pfeiffer抱著一個信念:"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 and to give yourself the option to reform is an indication of both" 開始,便和幾個關心青少年罪犯的基督徒,自淘腰包,在德國的Huckeswagen-Scheideweg建立了CPRM,開始了這個以家庭為單位,以基督的愛來幫助青少年罪犯重過新生活的志願機構。隨後,受感召的基督徒義工人越來越多,這機構的規模也漸漸壯大起來,現在已成了一個有五百名義工會員,二百個願意接納青少年罪犯的家庭會員,服務的範遍及世界其他地區,包括:中國內蒙、非洲的肯雅和俄羅斯的Burjatia福音機構了。他們切切實實的實踐著 神的教導:

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 , 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麼?

這樣,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你所得的醫治要速速發明。你的公義必在你前面行;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你的後盾。

那時你求告,耶和華必應允;你呼求,他必說:我在這裡。」聖經以賽亞書58:7-9


昨天下午我們一家到他們在香港的家造訪,他們預備了美味的點心和一些德國小吃招待我們。我們談了很多事情,有關德國和中國的政治民生、有關他們機構的對未來的遠景和分享彼此的信仰......我們年齡相彷,雖有不同膚色,有來自不同民族,一直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生活,且有不同成長背景,神卻安排我們相遇,更讓我們在 祂裡面親密得就像而認識了很久的好友,很享受我們共聚的時刻。

原來就在我們分享交流的同時 (香港時間晚上六時許,即德國的中午一時許),在地球的另一端:德國的現任總統霍斯特克勒 (Horst Köhler) 因為很對CPRM的工作很感興趣,正在機構的總部Huckeswagen,和機構的主席們共晉午餐。藉著這次會晤,深信 神必定會繼續替CPRM的事工開路,讓其工作得到更大的拓展機會和空間。

感謝 主讓我們一家能藉著兒子,認識Pfeiffer一家,有美好的領受,開了我們的眼界,讓我們能更確信這世上真是有無條件的愛!